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要点(3)
第六节 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晕针表现及定义: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4、三棱针又称锋针;刺法4种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5、豹纹刺:(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6、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7、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8、侯气: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9、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第七节 拔罐方法
一、几种火罐法
1.闪火法
2.投火法
3.贴棉法
4.架火法
5.滴酒法
二、水罐法
三、抽气罐法
第八节 常用灸法
1、艾灸:
⑴艾炷灸→直接灸→①瘢痕灸;②无瘢痕灸
→间接灸→①隔姜灸;②隔蒜灸;③隔盐灸;④隔附子饼灸
⑵艾条灸:悬起灸→①温和灸;②雀啄灸;③回旋灸
实按灸→①太乙针灸;②雷火针灸
⑶温针灸:针和灸并用,不属于艾条灸
⑷温灸器灸
2、其他灸法:
⑴灯火灸
⑵天灸→①白芥子灸;②蒜泥灸;③斑螯灸
隔蒜灸作用(不治呕):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属实按灸
施灸注意事项:
1、 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
2、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一般不适宜用瘢痕灸
3、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适宜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