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口腔黏膜病学
1.急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症状:婴幼儿多见,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和口唇周围可出现成簇的小水疱,而后形成溃疡,口周皮肤形成痂壳。
2.疱疹性龈口炎的常见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3.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常发生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又称多发性唇疱疹。
4.慢性肥厚型念珠菌性口炎可有上皮增生,微小脓肿形成。
5.白斑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6.慢性唇炎可分为干燥脱屑型唇炎、湿疹糜烂型唇炎(包括光化性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腺型唇炎、肉芽肿性唇炎(包括梅-罗征)。
7.疱疹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患者首先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2—3天后发热多已消退,口腔黏膜出现大面积呈片状充血,出现成簇的、直径在1—2mm的小水疱,易破裂,临床上不易看到,所见多为密集的浅小溃疡,数目可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
8.地图舌临床表现:舌背丝状乳头和呈片状剥落,微凹陷,形成光滑的红色剥落区,其边缘为白色微高起的弧形、圆形或椭圆形包饶,其范围在直径5—10mm间,白色边缘区微凸起,舌活动及味觉正常。
9.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水疱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疼痛剧烈,愈后不在复发,颜面部和口腔黏膜病损。
10.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引起,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为皮肤黏膜病。
11.药物过敏性口炎:超敏反应是引起药物过敏的主要原因,患者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或服药史。
12.白塞病(口、眼、生殖器三联症):反复发作有自限性,眼可有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脉络膜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等病变,眼病由于反复发作,可造成视力逐步减退,甚至失明;生殖器病损,男女生殖器官黏膜均可出现溃疡。
13.黏膜下纤维化:颊、咽、软腭多见,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14.盘状红斑狼疮:多发唇部、颊黏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黏膜损害为中央萎缩,外围为白色放射状条纹,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楚。
15.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毛状白斑、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16.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牙龈、上腭等部位,红色或紫色肿块,固定而有弹性。
收起
执业医师报名
执业医师条件
执业医师考试
执业医师科目
执业医师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