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精讲——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7)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1.护理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⑨焦虑与发热、出现并发症、疗程长或病情反复有关。④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栓塞。⑤急性意识障碍与脑血管栓塞有关。
2.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①体温:每4~6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准确绘制体温曲线。
②皮肤黏膜变化:评估病人有无皮肤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和Janeway损害等及消退情况。
③有无栓塞征象: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当病人突然出现胸痛、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考虑肾栓塞的可能;当病人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抽搐或昏迷征象时,警惕脑血管栓塞的可能;当出现肢体突发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
(2)休息:高热病人卧床休息,注意病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给予物理降温。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
(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有心力衰竭征象的病人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进行指导。
(4)正确采集血标本: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立即安排采血,在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1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采血10~15ml。
(5)抗生素应用的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严格按时间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保护静脉。
3.健康教育
(l)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在施行口腔手术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泌尿、生殖、消化道侵入性诊治或其他外科手术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生活指导: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3)用药指导:告诉病人心内膜炎的病原菌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心血管的内皮下,抗菌药物使用要严格按时间、剂量准确地用药,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想了解更多执业护士资格证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护士资格证频道。
收起
执业护士 报名
执业护士 条件
执业护士 考试
执业护士 科目
执业护士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