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一(5)
中国教育在线2020-08-19
简答题

《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一(5)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29.下面是李老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断。

1.学生观察天气符号,再读天气预报图。

2.学生看书后自己画天气符号,并同桌比较所画的天气符号的准确性。

3.教师指导边讲解含义学生边画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天气符号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天气。

4.学生们大胆想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5.学生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优秀天气预报员的选秀活动。

问题:

(1)“天气与气候”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哪些?(8分)

(2)李老师采用播报员的形式对本课进行知识巩固,请再列举一种巩固方式,并说明其优点。(8分)

30.下面是李老师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1)合作活动“话”区域

①让学生填写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和地址、打长途电话拨区号,感受区域的存在,并了解其概念。

②展示东北林海雪原、海南岛热带风光、新疆高山牧区、内蒙古草原和长江三角洲农业与工业等景观图,感受区域的差异。

(2)合作探究“划”区域

①请大家回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内容,想一想根据不同地理要素的分布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哪些类型的区域?(行政区划、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区、季风和非季风区、农业区等)

②根据区域的类型,找出区域划分的要素

③按照划分情况,思考同一区域内的共性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

④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自己的划分与课本“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进行对比,然后讲解自己的划分依据。

问题1: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12分)

问题2:在本课结尾时,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课方式:“请学生在‘我爱你中国’的钢琴曲中,欣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请评述这种结课方式的优缺点。(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24分)

31.阅读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黄土高原”的内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到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问题:

(1)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点击查看答案29.【参考答案】 (1)①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活动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天气符号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每种天气用特定的符号这一措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③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寓学于嬉,增强的课堂的灵活性,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直观、符合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的原则。 ④教师通过天气预报员的选秀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设置奖励机制,符合新课标中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要求,这一措施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 (2)采用角色扮演法,将每一个学生扮演为不同的天气符号,让其在动画显示天气现象时,说出“自己”的特点,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样子。 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加强学生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0.【参考答案】 (1)①教学结构符合认知规律。李老师在讲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的教学结构为感受区域存在-感受区域差异-区域划分-比较区域间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课堂更为连贯流畅。 ②采用自主探究法教学。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及其划分依据时候。摒弃了传统的讲授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区域,然后展示作品,并且对作品的划分依据进行解说,最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点拨和总结。采用探究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用地理术语表达地理观点的能力。 ③采用直观法教学。在学习区域的有关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在信封上写邮政编码、打长途电话拨区号”的方式感知区域,然后通过呈现东北、海南、新疆等地区图片来感受区域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④采用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划”区域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不同区域的名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中国地理的总论,根据不同的要素来划分区域,加深学生对区域理解,为后面学生动手“划”区域奠定基础。 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填写邮政编码、呈现海南岛热带风光等,引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整堂课以探究教学为主,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 (2)优点:结课形式新颖。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总结的方式,呈现钢琴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等,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缺点: ①缺乏对知识的检测。仅仅呈现一些零碎的图片,只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缺乏学生的发言和互动,无法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反馈性不够。 ②缺乏培养地理思维,课堂不够开放。课堂的结束不代表地理学习的结束,应该利用结课环节,提出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把地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开放地理课堂,真正学以致用。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24分) 31.【参考答案】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风城说”; 3.认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2)【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让学生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且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范围 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 二、风吹来的黄土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小组活动:将本小节知识设计成一场辩论(一组为风成说,另一组为水成说)。学生为观众评委,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持这种意见的原因,得票多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设计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学生一个能张扬个性、展示自已的舞台,并使知识点具有生发性。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水土流失)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教师活动:设计如下的生活例子,将植被覆盖率不同的两盆花浇满水后倾倒,观察流出的水的浑浊度,用以探索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来寻找、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学生活动:根据现有知识,思考并回答--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四、水土保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看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巩固提升】黄土高原要保持水土,必须退耕还林还草,那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还林还草呢?让学生做课后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教师资格证冲刺资料申领
更多 近期直播
#测评结果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取消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