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考试高频知识点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2)
口炎病人的护理
1.鹅口疮(雪口病)
(1)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2)感染人群: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
(3)症状:口腔黏膜(部位)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宜擦去。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
(4)清洁口腔:2%碳酸氢钠溶液。
(5)用药: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
(6)使用过的奶瓶等应选择的消毒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
2.疱疹性口腔炎(传染性较强——隔离)
(1)致病菌:单纯疱疹病毒。
(2)感染人群:1~3岁婴幼儿。
(3)症状:起病高热(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部位)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1~2周。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4)用药
①抑制病毒:碘苷(疱疹净)、西瓜霜、锡类散等中药。
②预防继发感染:2.5%~5%金霉素鱼肝油。
3.溃疡性口腔炎
(1)致病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2)感染人群:婴幼儿。
(3)症状:口腔黏膜(部位)充血、水肿→糜烂面或浅溃疡→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4)用药: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
4.口炎疼痛影响进食者可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5.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
6.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
想了解更多执业护士资格证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护士资格证频道。
收起
执业护士 报名
执业护士 条件
执业护士 考试
执业护士 科目
执业护士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