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精讲——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17)
第五节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一)卧位的分类
1.主动卧位 病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采取的舒适体位。见于轻症病人。
2.被动卧位 病人自己无能力变换体位,卧于他人安置的体位。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病人。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楚,有变换体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痛苦或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体位。如肺心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常采取端坐位,膀胱镜检查采取截石位等。
(二)常用卧位
1.仰卧位
①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以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要求:去枕仰卧,枕头横置床头,头偏向一侧。
②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为腹部捡查,腹肌放松,利于检查;导尿及会阴冲洗等,利于暴露操作部位。要求: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脚平踏于床上,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③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缓解休克的症状。要求头胸抬高10o~20o,下肢抬高20o~30o。
2.侧卧位 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预防压疮时,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用,便于减轻局部受压。要求: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两膝间、胸背部置软枕,扩大支撑面,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3.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如下。
①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肺的压迫,增加肺活量。同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感染局限化,同时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此外,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还可减轻腹部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③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减少局部出血)。
④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适应体位变化,向站立过渡)。
要求:先摇起床头支架成30o~50o,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
下膝下支架,再放下床头支架。
想了解更多执业护士资格证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护士资格证频道。
收起
执业护士 报名
执业护士 条件
执业护士 考试
执业护士 科目
执业护士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