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中国教育在线2020-11-11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

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

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预设:0不能做除数。

教师明确: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三)课堂练习

下面四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6和13 75和25 81和9

(四)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发散性问题: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尽可能多地写出2的倍数。

四、板书设计

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相关知识,敬请关注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教师资格证冲刺资料申领
更多 近期直播
#测评结果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取消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