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一(2)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11.下图是某教师讲授某版教材《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概括内容,简明扼要 B.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C.运用符号,图文并茂 D.规范工整,内容
12.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在( )。
A.写作能力 B.识字能力
C.阅读能力 D.口语交际能力
13.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
(课文讲解部分略)
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我们看下你们总结的对不对(出示幻灯片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
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
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
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生:黔驴技穷。
师:黔驴技穷多用于贬义,借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请几位同学给这个成语造句。
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
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热情
B.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认识“黔驴技穷”的本质,为学习该成语做好铺垫
C.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
D.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14.阅读《珍珠鸟》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现象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请同学们再默看这一段课文,跟刚才一样,先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生:先是、然后、再、后来。
师:[B]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课文,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珍珠鸟与“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师:[C]谁能把珍珠鸟与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一段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腻,非常生动。下面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教师引读:起先……随后……)
师:[D]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着把这一段记下来。
对以上教学活动,下面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重要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B.想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章,一定要多朗读。
C.朗读的总要求是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读出感情进而悟出感情。
D.通过板书的引导帮助学生识记课文内容,这是常用的并且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太死板,应该在课堂上忽视背诵。
15.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朗读的真棒!下面让我们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彼此交流讨论。
生:自由翻译,讲不动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出来(教师在同学间巡视)
师:在刚才的译读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与大家探讨交流。
生1:老师,请问“中通外直”怎么翻译?
生2:我来解释,我觉得应该翻译成“莲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莲花的茎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生1:我觉得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又怎么解释?
生4:我认为根据书下对这个句子的翻译,可以推断出“蔓”翻译成“牵连”;“枝”可以翻译成“枝节”
生3:我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是同一词性,可是刚才同学的翻译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不对,但是我也说不好应该怎么翻译(众生笑)
对上述教学行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侧重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B.老师图省事直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译读过程中障碍。
C.学生很聪明,能够感觉出证悟,但是最后又分析不出个为什么所以被全班同学笑。
D.课堂氛围好,整堂课都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