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5)
中国教育在线2020-11-09
简答题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5)

32、材料:

地方性写作是一个视角,无名和除名的写作是一个视角,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每个人都具有相当好的写作潜能,信息技术又使得每个人获得了文学的权利,表达意识的觉醒使大众又了交流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即以写作而言,正是因为技术支持下的新兴媒体才催生出新的写作形态如博客,电子杂志,微博和微信等等,在现实中,文学几乎以日常生活的样态存在着,只不过,现代发表体制来看,它们并不是文学罢了。

毫无疑问,我对地方无名或除名状态的文学存在是抱有同情态度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问题,也不意味它们无需反思。

当我们为海量的地与无名或隐名写作所欣喜时,不得不承认它们在思想质量上不尽人意,我们不是在所谓的文学质量上来衡量他们的写作,而首先是在价值层面上表达我们的遗憾,价值是客观体现于主题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关系到主体方方面面,需要要素,因为社会在变,人在变,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在变,所以价值上也在变,特别是社会发展讯速的时期,价值的变化也更为剧烈,如今的情形是,不管是社会还是从个人体来说,物质价值的创造与拥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倒额精神价值的创造和实践,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占据了主流,这必然是导致价值与价值观的复杂与混乱,一些社会与个体发展的根本性的价值被悬置了,碎片化了,空心化了。社会的建设,连续与进步被畸形地理解和推进,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人类生命与文化共同体面临分化和解体,个体的物质与欲望被开发和放大,而精神与心灵的完善则弃之如敝履——如此的价值失衡,特别是负面价值与伪价值的生成已经近乎—场人文灾难,如果揆诸历史,民间常常守护着传统的价值,或会捉出新价值观,但目前的中国民间,却缺少这样的力量与动因。这在地方与无名隐名写作中可以看出来,—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宣泄式、怨怼式甚至破坏式写作成为主流,而事实上,隳败与沉沦不是我们的全部态度。我们还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方式,那就是探讨式肯定理念与价值、人与社会都是自觉的生活主体,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来设计和规约自己的生活,并且认为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人们对生活的权衡也必定从这意义和发展出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当下生活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现象与问题本身,而在于意义与价值出现了偏差。当人与社会在意义与价值这些根本性的基准出现偏差以后,个体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结构与动作模式,一直到人与社会形成下的技术层面都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不少学者与社会管理者都在呼吁重建社会,不是说社会不存在了,而是说这个社会不是原来的社会,也不是理想式好的社会。如前所述,我们之所以强调民间写作的意义,就是它的功能不仅在于文学,而且在于它们可以转换成社会建设的路径,但恰恰在这方面,目前不管是地方亦或是无名或隐名写作,都不能说能够担此重任。

问题:

(1)第三段中加点短语“思想质量上的不尽人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目前的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有哪些不足?对于地方性写作,文章所期盼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10 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变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

综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点击查看答案参考解析:32.【参考答案】 (1)作者认为思想质量上的不尽人意主要指的是价值层面上。 ①社会发展迅速的时期,价值的变化也更为剧烈。当今社会价值失衡已经几乎成为一场人文灾难,不管是从社会还是从个体来说,物质价值的创造与拥有在相当的程度上压倒了精神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②在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宣泄式、怨怼式甚至破坏式写作成为潮流。 (2)①文章认为目前的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的不足之处在于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标准、写作目标、写作类型以及问题等都是拷贝于先行文学制度的文学,没有显示出文学在民间的原创性。 a话语方式的同质化:非民间的拷贝式写作只能是一种丧失了自我文化身份与主体性的“他者的写作” b内容的同质化:地方知识分子对地方的书写正在日益退化。由于地方地位的降低、地方经验的贬值,地方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通用化、标准化和模仿化。等原因,导致地方的写作大部分与地方无关。 ②对于地方性写作,文章期盼的理想状态: a应该更积极的探讨或肯定理想与价值。 b民间写作的功能还在于它们可以转换成社会建设的路径,但目前不管是地方抑或是无名或隐名写作都还不能担此重任 33、中学作文立意: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目前社会时事热点,通过“抢红包”现象,引发对背后更深层问题的思考。材料提供了三种意见: 一是认为这是科技与民俗的结合; 二是玩游戏无可非议,但要扭转低俗的社会风气; 三是认为抢红包破坏了人际关系,忽略亲情友情。 【立意分析】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实则给了考生立意行文的方向,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观点中选取一个自己认同的观点来谈,当然也可以另外提出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如果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悖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中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资格证冲刺资料申领
更多 近期直播
#测评结果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取消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