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试题-4答案及解析
中国教育在线2020-06-18
简答题

2019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试题-4答案及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下面是李老师的教学札记中的一篇。

上学期,在我任教的初三(2)班上,有一位男生特别聪明,但对我所教的物理不感兴趣,成绩较差。他特别喜欢操作计算机,有时装载一些新软件,有时诊断一下计算机运行钟的问题,还时不时编写一些小程序……如果我能对这位学生加以引导,应该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恰好我也正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于是我利用课间特意跑到班级,向他请教计算机方面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时间长了,他被我这样努力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我借机开导他:“计算机方面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在问你之前我对计算机方面的这些问题一窍不通,觉得很难,无从入手,但我觉得只要多问多学,就一定能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样的,如果你能把学习计算机的那股劲放在学习物理上,你的成绩也一定会像我的计算机水平一样突飞猛进。经过多次贪心,他终于有所触动,不仅学习上积极主动,而且经常与我探讨物理知识,期末时他的物理竟考了95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材料:

初一新生刚刚离开小学,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往往摸不着头绪。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我在接新班时,反复琢磨,采取了下列措施:

1. 建立家长微信群。一拿到学生信息,我马上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让家长第一时间了 解孩子所在班级和班主任的情况,我也提前了解了学生和家长的情况。

2.招募学生“志愿者”提前布置教室。为了让孩子和家长第一次进教室就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我在班级里招募“志愿者”,请住得较近的孩子提前一天来校打扫布置教室,还特别招募几名有特长的学生为班级出第一期黑板报,呈现我的带班理念及经家长和学生讨论通过的班训和班名。劳动过程中,我一一拍照,并将照片发到微信群里。

3.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对一个新班而言,让孩子们树立集体观念是首要任务。开学前,我在微信群里发起讨论和交流,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开学第一天,我不急于向孩子们宣布班规,而是先讲解我们的班训和班名。

同时,我还设立了各种为班级服务的“志愿者”岗位,如领取教材 “志愿者”、领取校服“志愿者”……孩子们积极报名认领岗位,每个学生都成了班级“志愿者”,班级每一项工作都有“志愿者”在服务。

这样,我班学生的几十颗心很快就凝聚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有灵魂的集体,

问题:

请结合材料,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32.材料

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和包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重要思想,那些在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几乎没有稍稍深入地阅读。他们长期以来依赖和接受的所谓“思想”,不过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包、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就是这些构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资源。虽然这其中也可能包含和掺杂了一些重要观念,如古老传统钟的先哲思想之类,但大致都是多次转手之物,是凌乱的或被他人改造过的、与种种世俗见解搅拌和嫁接在一起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影响所谓的“思想”的形成,左右日常生活观念。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艺术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时事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人的力量来自于思想,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最起码的阅读,否则就不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长,思想之多,难免将自己封闭在平庸的见识中。求知者的痛苦来自交流的障碍,比如不能阅读其他民族的思想原著,或不能顺畅无碍地接受中国古典。有些译品的确难懂,只好勉强吞咽。许多思想家的原作是平易流畅的,经过译者翻译就变得疙疙瘩瘩了。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是我们的权利,获得这样的权利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语言的条件,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译事发达的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程颢、朱熹、王阳明,这些古代哲人的著作虽然难懂,好在都有译文。这些重要的思想家说过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当然应该知道。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自认为有了深刻的发展,却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他人就已经说过了。国外的思想家,康德、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达尔文,世界上的几大宗教等,其阅读意义与中国先哲相同。总之争取机会跟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思想对话,哪怕是浅浅的理解,都是极其有益的事情。我们不会容忍自己的茫然无知,形同懵懂,不知道我们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么多了不起的见解和发现。

思想和知识与艺术理解紧密相连,比如谈到西方文学,有人读得很热,开口即可历数其中的情节人物,但听起来总有点“隔”, 总让人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因为读者对基督教,天主教知识并没有人门,而西方文学大都滋生于基督教,天主教的文化土壤上,哪怕是反对这些宗教的人也同样如此,有人曾发出感慨:过去读托尔斯泰、陀思妥那夫斯基,觉得一切懂了,后来深入接触过基督教,回头再看他们的著作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方便,简直就是豁然开朗。 这是因为真正的理解还要从文化开始,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反省,问自己是否闭塞和懒惰,是否错过了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检点下来,我们会发现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它们几乎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偏狭的认识。即便是转引于思想家的,也往往没能真正地地传达出思想家的本意。就精神层面而讲,我们极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之中, 并以此构造其个人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的思想来源。思想环境一旦破坏了,也就意味着长期处于低微的精神水准之下。

问题:

(1)文章第一段所言“见解”指什么“依据这些“见解”形成的“思想”来为人处世,有什么“后果”?请根据文意,分别做出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理想的“思想环境”是怎样的,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10分)

(摘编自张炜《海边兔子有所思》)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丹麦队与伊朗队的一场足球赛进行到第45分钟时,场上响起了清晰和响亮的结束哨声。伊朗队后卫队员在球门区内捧起足球,准备交给裁判,裁判却立刻判他手球犯规,并示意丹麦队罚点球。原来,此前的哨音是球迷造假的“杰作”。

伊朗队员追着裁判理论,企图说服裁判改变初衷。丹麦队主教练奥尔森悄悄把队长韦格斯特招到场边,告诉他这个点球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处理这个球。韦格斯特重新回到罚球点,飞起一脚,将球故意踢飞,全场顿时一片哑然,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掌声中,裁判吹响了上半场结束的哨音。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点击查看答案30.【参考答案】 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具体表现在: (1)从教师角色的角度来看: 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材料中,李老师通过自己的做法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自己把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努力用在学习物理上也可以学的很好,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材料中李老师以教学札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时刻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从教师行为转变的角度来说,李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下几点: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当学生在物理方面没有兴趣,经常不及格之时,李老师并没有否定学生而是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做到了尊重和信任。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材料中,李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成功,并且可以通过同样的学习劲头在其他学科上取得成功。 ③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材料中李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并撰写教学札记,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像李老师一样,不断地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化,不断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不断体会到成功学习带来的快乐。 31.【参考答案】 这名班主任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这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老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老师第一步建立家长微信群,积极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这体现了为人师表中尊重家长、和家长相互配合的要求。 其次,这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要求老师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发展。材料中老师第二步招募学生“志愿者”提前来到教室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特别是选择了一些有特长的学生为班级出版第一期黑板报,这体现了教书育人中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个性发展。 再次,这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材料中老师的几个做法如:如何帮助学生能够适应初中的生活、如何能够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均体现了爱岗敬业中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的态度。 最后,老师的做法也能体现关爱学生要求。关爱学生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老师非常关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情绪转变,让学生扮演“志愿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融入班集体,这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一名合格优秀的班主任是经过老师本人的多重心血来铸就的,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铭记教师职业角色的使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32.参考答案 (1)这种“见解”是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报、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 后果: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2)理想的“思想环境”应当是开放的、完整的、直接的。不可闭塞于一处,要积极的追寻思想的源头,要积极吸取先进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 意义:①如果我们闭塞与懒惰,就会使自己错过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之久会导致我们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这必定带有实用主义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偏狭的认识。②精神上,我们极易将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所交织的“见识”构造自己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思想来源。一旦思想环境被破坏,将长期处于低微精神水准之下。所以构建一个开放、完整、直接的思想环境是尤为必要的,它会引领我们创造更高的思想境界。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作文解答: 这则材料有伊朗队、丹麦队、裁判、球迷等几个主体或角度可以展开论述,但从整体性原则来说,材料显然是赞同丹麦队的,因此,此材料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丹麦队点球的得来并非是自己“骗”来的,其责任不在自己,完全可以按照规则来发中这个点球,赢得这场比赛。但这个点球毕竟不是靠自己的球技得来的,而是因为场外的意外引起的。于是,丹麦队选择了把点球踢飞,没有占这个“便宜”。丹麦队的这种做法既尊重了裁判的判罚和球赛的规则,又尊重了对手,也因此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于是,从丹麦队的角度,可以提出从“公平是竞争的基石”“尊重规则更要尊重自己”等等角度去阐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资格证冲刺资料申领
更多 近期直播
#测评结果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取消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