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没过怎么办
如果你是学会计的,那么初级不难,相比从业来说,账务处理强化了一下,报表也强化了,多了点税务知识的皮毛。考了两次没过,只能说你的备考方式不对。学会计最重要是归纳对比记特殊:1.打个比方,归纳就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核算内容你可以归纳,再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这些可以归纳,但要注意区别。2.对比就是流动资产对比流动负债,如果你这么学,花同样的时间会有两遍的效果。3.学会计实务,注意会计账务处理,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讲的。4.经济法基础难点在税务,考试3个计算15分会出税务的计算,注重计税基础如计税价值计税数量,哪些该计,哪些又不该计入。这个很重要。或者也可以考虑报一个辅导班,跟着老师学会计,不走弯路,教你直达取证。
一、零基础和有基础学员
零基础学员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初级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相关的学习经验比如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以及对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的各个知识的熟悉。
没有经验,就意味着关于学习大脑一片空白,会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规划学习目标、时间,用什么类型的方法会比较高效等等。建议,你可以咨询相关老师或者请教一些有经验的学长,这样就避免了走很多弯路。
有基础的学员会比较好一点。因为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只要根据过去的经验,就很容易梳理一套简易有效的学习规划。
二、科目复习
1、可操作方法
初级会计考试考两门,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
首选教材看一遍,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以及各个章节的重点。
其次,教材再看一遍,然后,背重点知识点,再做题。
再其次,查漏补缺。看自己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好,没有熟记
最后,刷题填补自己的不足。模拟题和历年真题,错题、不会的题目,都要重点解决,这些都是你的不足。
三、学习计划
1、制定不同学习阶段
预习阶段。看一遍教材,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冲刺阶段。看完教材后做题。题库的作用是能帮助你知道考试的动态,还能精简笔记。
强化阶段。结合题库和教材,查漏补缺。
冲刺阶段。做真题卷,边做边背笔记。
四、时间安排
五、学习方法
1、学习方法清单
第一,找到视频课程。网络很多免费资源,你可以网上搜一下。
第二、跟视频课程学习。你可以将视频配套的讲义打印出来。
第三,找到一起备考的小伙伴。这样大家可以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共享资料、共享学习心得。
第四,考前要做模拟题。
第五、通读教材。拿到教材后,浏览目录,了解内容的整体,再结合大纲和学习计划。
第六、习题精练。在做题方面,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题海战术不一定有用,多吸取一些前人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消化掉。有时遇到不太明白的知识点,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死磕,题不在多而在于精,打好扎实的基础最重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2、记笔记
(1)如何记笔记
筹划笔记。浏览各个科目,了解各课重点、难点等等,做到心里有数。
初步记录。听课件时,要一边听,一边拿着配套讲义勾画关键词,并记录重点知识框架。听完后,及时将相关笔记记录到你的《通关笔记》或专门的笔记本上。
补充笔记。看教材时,结合听音频时记录的笔记,带着问题去翻看相关章节的内容,然后补充、完善此部分笔记。另外,对看教材过程中遇到的不会、不懂、分不清的知识点,也应该是及时总结记录到你的笔记本上。
完善笔记当做完本章节的分科真题后,要总结错题知识点,要进一步完善笔记。这些做错的真题,就是你知识点掌握较差的部分,对于这些知识点,你应该及时回归教材上重新阅读、理解,然后把你新的提炼、总结补充到笔记中。
(2)各种记笔记的方法
大纲笔记法
提纲笔记法
黄金三分法
便利贴笔记法
3、高校学习法
先考试,后学习
新的研究证实,那位老师的做法,会让我后边的学习效率大幅提升。这背后的原理,叫做「必要难度原则」:你的大脑越是费尽力气挖出某项记忆,你对其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深,因为提取能力与储存能力都被增强了。与直接进入学习相比,先猜测后学习,你的大脑能以更高要求去运作,知识会更深刻地印在脑中。
还原场景就能还原记忆
你在图书馆学到的知识,和你在教室学到的知识,有区别吗?你在咖啡馆读过的书,和躺在床上读过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科学家告诉你,有。你在教室学过的知识,回到教室就会更容易想起来。你躺在床上读过的书,躺在床上就会更容易想起来。
实验证明,我们的记忆和周围的环境相关联
我们的大脑会把知识和听觉、视觉等感觉关联起来。熟悉的感觉就有可能唤醒我们的一段记忆。你也会有这样的经验,最典型的就是味道,一口面,一口汤,就会把你带回到小时候在奶奶身边的记忆中,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运作的。
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
当我们回到那个场景,那些熟悉的视觉、熟悉的听觉,会帮助我们唤醒当时学到的知识。所以,如果你下周有一门课,是要在 101 教室考试,那你临阵磨枪复习时,最好也去 101 教室,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不同地方学习
大脑在记忆时,不是单一地存储知识,而是会把知识和我们的感觉建立一种联系,一起存储下来。如果你更换不同的地点,去学习一段知识,比如说我这篇文章吧,你在咖啡馆读一遍,在地铁上读一遍,回家躺在床上读一遍,每读一遍,这篇文章中的知识,会和你对周围环境的感觉,一起储存在大脑中。